法務研究
專注企業法律風險防范,保障企業合法規范運營
您的位置:廣州企業法律顧問律師網 > 法務研究 > 化妝品
化妝品代加工公司產品備案的法律風險
來源:互聯網 作者:朱明利、梁偉志 時間:2019-11-25
隨著化妝品方面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化妝品代加工企業在日常經營中,常面臨諸如字號濫用、產品未備案、知識產權侵權、環保責任、安全生產責任、勞動人事糾紛以及各種刑事法律方面的風險。企業一旦觸碰這些法律風險,不可避免會產生很多直接和間接損失。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調整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有關事宜的通告》(2013年第10號)的規定,委托生產的化妝品,委托雙方應當分別向所在地行政區域內的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送備案信息。境外企業委托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及國內企業生產的僅供出口的產品,由實際生產企業向所在地行政區域內的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送備案信息。因此,化妝品代工企業生產委托方的產品,需承擔一定的備案義務,即向所在地行政區域內的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送備案信息。若未進行備案,則存在相應的法律風險,化妝品代加工企業需要防范該類“雷區”。
01 生產銷售應當備案而未備案的化妝品,導致合同根本性違約,承擔返還貨款和違約責任。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到,沒有依法履行備案義務的幸尚公司損失慘重,不但需要返還未備案產品的貨款,還支付了不少違約金。
根據法律法規,應當備案而未備案的化妝品是不得上市銷售的。在化妝品買賣合同中,往往以化妝品實現銷售作為合同的根本性目的,應在涉及備案手續的化妝品買賣中均會約定進行備案、移交備案憑證等義務,以便實現化妝品的順利銷售。若沒有完成備案義務、不能移交備案憑證,則會導致銷售者所購買的化妝品不能進行銷售,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款,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另一方可以據此解除合同,并可以根據合同的約定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即在化妝品買賣中,如果義務方未履行相應的備案義務,移交備案憑證,將面臨導致合同根本性違約的風險,進而被追究違約責任。本案例中的幸尚公司沒有對部分產品進行備案,導致購進該部分化妝品的永旺公司不能將其銷售,從根本上損害了幸尚公司的利益,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進而構成根本性違約。
02 生產銷售應當備案而未進行備案的化妝品,遭受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
原告李某在淘寶平臺從林莉思琪公司所有的網店中購買了化妝品,但原告發現該化妝品屬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遂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查明后認為,涉案化妝品屬于進口化妝品,產品包裝上未標注產品生產批號也未標注進口批準文號或進口備案文號,且林莉思琪公司未提供檢驗合格證明材料,因此該產品屬不符合化妝品安全標準的產品。最后,法院判決被告林莉思琪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退還原告李昌亮貨款3280元并支付其賠償金32800元。(詳見李某與淘寶公司、林莉思琪公司產品責任糾紛【(2017)浙0110民初6341號】)
本案例中的涉案產品未進行備案,亦未取得相應的行政許可,卻最終流入消費者手中,導致化妝品公司遭受十倍價款的懲罰性賠償。
即如果應當備案而未備案的化妝品最終銷售至消費者,則有可能面臨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和第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化妝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化妝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其他賠償標準要求賠償。從上述案例可知,未經備案、未獲得相關生產批號等化妝品是可以被認定為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化妝品。即應當備案而未經備案屬于認定不符合安全標準的化妝品的因素。
03 生產銷售應當備案而未備案的化妝品,面臨警告、行政罰款等行政處罰。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關于調整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有關事宜的通告》和《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要求》的規定,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生產企業應當在產品上市前,應當對產品信息進行網上備案,未經備案不得銷售。未按要求履行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上市前產品信息報備義務的,依照《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五條第七項相關規定處理,即被處以處以警告的處罰,并可同時被責令限期改進。生產特殊用途的化妝品,還要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取得批準文號后方可生產。根據最新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2019年3月份修改的)的規定,生產未取得批準文號的特殊用途的化妝品,或者使用化妝品禁用原料和未經批準的化妝品新原料的,沒收產品及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3到5倍的罰款,并且可以責令該企業停產或者吊銷化妝品生產許可證。
根據《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和《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的規定,進口的化妝品必須進行備案,否則不得銷售。進口的特殊化妝品還要取得批準生產等證明文件。違反本條例規定,進口或者銷售未經批準或者檢驗的進口化妝品的,沒收產品及違法所得,并且可以處違法所得三到五倍的罰款。對已取得批準文號的生產特殊用途化妝品的企業,違反本條例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撤銷產品的批準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