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顧問常識
專注企業法律風險防范,保障企業合法規范運營
您的位置:廣州企業法律顧問律師網 > 法律顧問常識
聚焦短視頻著作權權利與保護
來源:互聯網 作者:廣州企業法律顧問 時間:2025-01-10
當下,互聯網浪潮洶涌,短視頻異軍突起,如燎原之火席卷全網。可背后創作者們,從選題構思時的苦思冥想,到拍攝取景的精挑細選,再到剪輯配樂的精雕細琢,點滴皆凝智慧心血,作品宛如珍貴 “數字資產”。然而,繁榮背后,短視頻著作權糾紛叢生,成了亂象 “重災區”。搬運者 “順手牽羊”,一鍵竊取原創成果,稍作篡改就堂皇獲利;原創人哭訴心血被掠,卻常困于維權艱難,證據難固、成本高昂。
一、短視頻著作權受保護的標準是什么
短視頻著作權受保護的標準主要在于其是否具有獨創性和可復制性。按照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只有具有 “獨創性” 的外在表達方能成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受到法律保護。就短視頻行業而言,我國近兩年的司法實踐在對短視頻作品獨創性進行判斷時,既考慮了著作權法的立法追求,即鼓勵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又適當回應了短視頻市場及其中的商業邏輯,強調不應為 “作品” 設限,人為提高作品構成要件的門檻。一般認為,在滿足作品是由作者獨立創作完成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前提下,即使沒有很高的創作高度,但如果能在短短幾分鐘的視頻里充分展現作者個性化的選擇,就可以認為具有獨創性。
例如,短視頻作品的表達系獨立完成并且有創作性的,應當認定作者享有獨立著作權。網絡服務提供者為侵權短視頻手機軟件提供信息存儲空間,但不具有主觀過錯的,在履行了 “通知 - 刪除” 義務后,不構成侵權行為,不應承擔相關責任。此外,短視頻如果能構成 “作品”,那么就屬于視聽作品,權利人根據著作權法第 10 條享有完整的人身和財產權利。
二、短視頻作品類型如何判斷
短視頻作品類型的判斷不能同一而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在 “抖音” 訴 “伙拍” 一案中,北京互聯網法院認定涉案的短視頻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部分四格漫畫改編并配音作品,盡管在形式上符合《著作權法》規定的影視作品或者錄像制品的條件,但獨創性部分與之前的漫畫相同,即短視頻制作者沒有在視頻中進行自身創意的表達,其作品分類還應當屬于美術作品。涉案視頻集合了音樂、表演者的表演、特效制作、對話、場景等一個或多個內容,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獨創性表達,雖然僅有數十秒甚至是十幾秒,但這并不等于表達形式非常有限而成為思想范疇的產物,且其作為數字化的視頻,客觀上亦可被固定并以有形形式復制,故涉案短視頻屬于類電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被訴侵權人在其運營的 APP 中上傳并發布涉案視頻,構成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應當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最短時長僅十幾秒的短視頻如果能夠體現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達,是創作者的 “創作心血” 和 “思想結晶”,就構成受到法律保護的作品。
例如散打哥模仿的日本網紅 PICO 太郎的 “PPAP” 視頻,播放時長雖短,但是自己加入了夸張的動作、圖片、特效處理,設計和安排了相關的動畫效果,能夠體現出創作者自己的安排和獨創性,因此涉案視頻也屬于類電作品,受到法律保護。
三、不同類型作品著作權人如何判斷
不同作品著作權的歸屬有不同的界定標準。一般作品的著作權人是自然人,而有的作品是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持下創作的,體現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意志,并不是執筆者的個人意志,并由該法人或者組織承擔作品的責任,這些作品的著作權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如某機關的年終工作總結報告、某計算機公司研制的程序軟件等,這些作品的創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個人一般不能完成這項任務。演繹作品包括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注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合作作品,是指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其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匯編作品是指,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制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并有權按照與制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職務作品是指作者為完成所在單位的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有約定的按約定。沒有約定的,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范圍內優先使用。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受委托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原件所有權轉移的作品,主要是指美術字畫等作品,其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四、短視頻模板著作權如何判定
現行著作權法尚未對短視頻模板這類新型的智力創造成果的法律屬性進行明確界定,短視頻模板的創作者、使用者以及其他網絡平臺之間的權利邊界模糊。在判斷短視頻模板這一表現形式是否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時,既要考慮該新型智力成果是否符合作品的一般定義,也要考慮能否將其歸類到具體的作品表達形式之中。
依據我國著作權法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作品的一般規定,對短視頻模板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認定,可以從作品的獨創性表達、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以及屬于人類智力成果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短視頻模板屬于短視頻模板制作人的個人勞動創造成果并且能以視頻媒介形式為社會公眾感知,可認定其具有可復制性和屬于人類智力成果的屬性。若短視頻模板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則可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例如,臉萌公司、微播視界公司向杭州互聯網法院起訴,稱杭州某科技公司和杭州某影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原告許可,在其共同經營的 APP 上傳播并提供該短視頻模板的下載服務,同時刪除原有視頻模板的 LOGO 及水印侵犯了原告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復制權、改編權等權利,引發社會關注。
五、全國首例廣告使用短視頻侵權案結果如何
全國首例廣告使用短視頻侵權案中,原告劉先生獨立創作完成一段自駕某品牌新款汽車至崇禮滑雪的 2 分鐘短視頻,并發表于專業的影視創作人社區 “新片場”。被告一條公司未經許可,擅自將涉案視頻在其運營的微信公眾號 “一條” 以及微博賬號 “一條” 上進行傳播,用于為該品牌新款汽車進行商業廣告宣傳并收取廣告費用,且未署名作者。劉先生遂將一條公司起訴至法院。被告一條公司辯稱,涉案視頻是第三方公司提供,一條公司不構成侵權,且無法確認劉先生是否享有涉案視頻的著作權,該公司廣告費根據影響力和效果收費,劉先生主張的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過高,無事實和法律依據,廣告投放不署名攝影師是行業慣例,一條公司是善意使用,不應賠禮道歉。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涉案視頻是由拍攝者使用專業攝像設備拍攝,并將多個拍攝素材剪輯組合而成。視頻記載了駕駛某品牌新款汽車前往崇禮滑雪的系列畫面,其中有對該款汽車的整體外觀、內部儀表盤、變速箱、后備箱感應啟動等進行展示的特寫畫面,還有利用無人機拍攝的駕駛該車行進的畫面以及崇禮雪景和滑雪的畫面等。視頻的拍攝和剪輯體現了創作者的智力成果,涉案視頻雖時長較短,但屬于具有獨創性的類電作品。劉先生提交的相關證據,可以認定其系涉案視頻的作者,享有涉案視頻的著作權。
在案證據不足以證明一條公司使用涉案視頻獲得了劉先生的授權,法院判決一條公司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 50 萬余元。據悉,該案系全國首例廣告使用短視頻侵害著作權案,也是迄今為止單個短視頻判賠金額最高的著作權維權案。
六、未經授權剪輯電視劇短視頻是否侵權
未經授權剪輯電視劇短視頻,以營利為目的,且并未獲得授權的,算侵權。法律規定任何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并支付報酬。但對他人作品內容的使用并不必然就是侵權的,包括剪輯在內的使用行為也可能構成合理使用,法律禁止的是那些未經許可,簡單的切條、搬運視聽作品的行為。
例如,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或者為報道新聞而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均構成合理使用。一旦剪切、改編得到的短視頻超過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作品的限度并放入公共空間,不論是否營利以及商業性使用,則排除合理使用的情況。
法律連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數字化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視聽作品、計算機軟件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除外;(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視聽作品等的權利;(十一)廣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公開傳播或者轉播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但不包括本款第十二項規定的權利;(十二)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使公眾可以在其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視聽作品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并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并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網絡短視頻審核標準細則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了《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針對社會高度關注的泛娛樂化、低俗庸俗媚俗問題的新表現,以及泛娛樂化惡化輿論生態、利用未成年人制作不良節目、違規傳播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節目片段、未經批準擅自引進播出境外節目等典型突出問題,為各短視頻平臺一線審核人員提供了更為具體和明確的工作指引。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基本標準包括《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第十六條所列 10 條標準以及《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第四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條所列 94 條標準。短視頻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范
開展短視頻服務的網絡平臺,應當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并嚴格在許可證規定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業務。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積極引入主流新聞媒體和黨政軍機關團體等機構開設賬戶,提高正面優質短視頻內容供給。應當建立總編輯內容管理負責制度,實行節目內容先審后播制度,建立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審核員隊伍,審核員人數應當在本平臺每天新增播出短視頻條數的千分之一以上。對在本平臺注冊賬戶上傳節目的主體,應當實行實名認證管理制度,建立 “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名單庫”,對違法違規上傳賬戶實行信息共享機制和禁播期處罰。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履行版權保護責任,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各類廣播電視視聽作品。